O-RAN联盟制定了三大愿景:具有开放和标准接口的虚拟化网元,是联盟提出参考设计方案的主要技术特征;开源技术、开放白盒化硬件,则是参考设计方案在软硬件实现时的主要技术方向;实时数据分析、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的引入,将让网络更具智慧。
第二步,手机尝试连接网络:
(1)连接过程中如果出现信号不稳定,可能是AP的性能问题,AP性能包括软件部分+硬件部分,也有可能是受到了干扰造成信号不稳定
(2)若连接过程中显示的是IP获取中,意味着手机能访问AP,也就是AP有电,且工作正常,那么AP和POE交换机正常;
(3)若能够成功获取IP,也就意味着网关内网部分的DHCP功能,也就是动态分配IP地址功能正常,那么网关内网部分也是没问题的。但是,网关的外网部分还不能定义。那么就只剩下网关外网部分到“猫“这一段了,能收到信号却无法上网,分析原因,可能是网线插错了,应该插网关的外网接口(Wan口),不然无法访问到外网,自然就上不了网。
(4)当然,还有一种常见的故障,就是网线的问题,网线水晶头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,也会导致网络出现各种连不上网的情况。
顺序流程特别重要,它反映了一个人的逻辑思路,这里就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熟悉一下具体的步骤:如图是客户的网络拓扑图,两个AP连接到一个POE交换机,POE交换机上连一台网关设备,网关上又连一个“猫“(调制解调器)。现在客户用手机只收到网络信号,却连不上网。
AP:(1)POE交换机不供电给AP,AP断电后,自然导致没信号。(2)为了防止蹭网,AP的SSID被隐藏了,也导致搜索不到信号。(3)AP的性能,AP性能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,硬件又分为CPU—功能—天线,如果其中任意一个部位出现问题,也可能导致AP性能不好,从而搜不到信号。
众所周知,IPv6 IP地址长度是IPv4 IP地址长度的四倍,是解决IPv4公共网址资源枯竭的佳技术。的确,IETF在制定IPv6标准时也是基于这一因素考虑的。当时正是90年代初,Web开始出现,导致IP网的爆炸性发展,IP网用户迅速增加,IP地址**紧张,IPv6要解决的就是扩大地址空间问题。后来IETF逐渐对IPv6标准进行修订,RFC的草案也有数百件,形成IPv6标准的RFC就有近百件,这些RFC标准较大地丰富了IPv6技术的内涵,赋予IPv6更多的意义,而不仅仅是IP地址数量的增加。
同时,5G网络又是运营商必须投资的网络,其为运营商拓展垂直行业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,在“无线互联网”流量收入增长放缓、语音收入下降的背景下,垂直行业是运营商必须进入的“蓝海市场”,拓展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将是5G网络的首要任务。垂直行业的新业务意味着更多样的业务类型、更复杂的网络管理,需要更高效的资源管理方案以及更灵活的网络架构以便于开展业务。
IPv6地址既然数量海量,可以给每个上网设备分配一个**一的IP地址,这样的IP地址就可以有效溯源。IPv6地址就会和电话号码一样,从号码前几位就知道用户是从哪里注册的,就显示出你的身份信息,因为每一个地址都是真正*一**的,相当于从技术上为每个人分配了一个“网络身份证”。每个人或者每个设备都有这样的一张身份证,通过这张身份证能迅速找到它所在的位置,以及它的周围环境信息和网络特征,实现精准定位。IPv6还对源地址有一套验证体系,可以更好满足金融级应用所要求的身份验证和抵御网络攻击的能力,在安全性方面IPv6有质的提升。IPv6不仅IP地址长,IP头也长,IPv6不再采用IPv4地址固定的20字节报文头,而是可以为IPv6增加一些可选头,这些可选头IPv6可带可不带,完全取决于应用需要,当然也可以带一些安全头,对数据做些加密,提升报文转发的安全性。基于IPv6技术,我们可以做更多安全方面的东西,这要比IPv4时代灵活得多,那么多已发生的网络泄露事件历历在目,IPv6技术也许能真正改观这种局面,尤其对于个人用户,现在的IPv4 IP地址都是共享的,很多人共享一个公网IP地址,上网流量也共享,IPv6就可以*享了,在网络流量上真正意义的*享。
网关:(1)断电,POE交换机不供电。(2)拨号不成功,可能是用户名密码不正确,也可能是网关自身配置原因导致拨号失败,还有可能是欠网费。
IPv6在应用层面带来的好处还不止这些,比如IPv6简化了报文头部格式,字段只有8个,加快报文转发提高了吞吐量,相当于可降低网络延迟,从现在普遍100MS,降到了个位数;网络犯罪率大大降低,IPv6可以溯源,谁要是在网上干坏事,立马可以查到源头;IPv6有可选头,允许协议继续演变,增加新的功能,让IPv6有无限可能,还有… …,这一列好处还真不少,只不过人们平时没有注意到而已。技术是不断积累和进步的,IPv6技术自然是在IPv4技术的基础之上,取其精华,弃之糟粕设计而来,比IPv4技术有很多优势是必然的。现在,举国上下都在推动IPv6网络的落地,要大规模地商用,完成IPv6有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。IPv4网络技术已经风风光光发展数十年,技术理念深入人心,要完全转换到IPv6网络技术上来,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让我们期待。